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世界热消息:一锤一凿,一凿一挑,徐汇这里的非遗传承生机勃勃


(资料图片)

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为材料的雕刻艺术。黄杨木因其紧密的纹理和独特的象牙光泽而被称为“木中象牙”,经过精心雕琢,成品呈现出鲜明生动、逼真传神的风格,不乏风趣幽默,富有时代特色和艺术美感。近日,这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了位于长桥街道的上海工业技术学校,成为学校社团课之一。

左为导师陈华明作品,右为学生作品

长桥街道社区文化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桥街道是非遗项目“海派黄杨木雕”保护单位,社区文化中心将非遗送进校园,通过现场展示与体验式互动相结合的形式,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上海工业技术学校黄杨木雕社团的指导老师,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派黄杨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陈华明,他已经从事黄杨木雕60多年。这位满头华发的老教师告诉记者,黄杨木雕对美术功底的要求相当高。“在同学们正式接触到木雕之前,必须先上四节的雕塑课程,训练立体造型能力。雕塑是做加减法,哪里缺了还能补一块。但木雕是减法,刻坏了就没有修改的机会,所以在制作前和制作中要有充分的思考。”

黄杨木雕制作工艺精细繁复,需经过构思草图、塑造泥稿、选料取材、制作粗胚、雕刻实胚、精心修细、擦砂磨光、细刻发纹、打蜡上光、安装配脚等10余道工序。在课堂上,陈华明用橡木演示了如何把正方体木块制作成粗胚。

一锤一凿,一凿一挑,不到五分钟就勾勒出了一只松鼠的大致轮廓。站在一旁学习的学校黄杨木雕社团社长屠欣然告诉记者,陈老师以前说凿子和木料呈47度是最佳角度,不会伤害到刀具。

在导师演示后,16名社团成员纷纷站到操作台前,拿起工具,开始了他们的木雕之旅。他们先用锯子把多余的木料锯掉,再按照事先在木块上画好的图案,用凿子和锤子一点一点地去推敲,去雕琢,直至将木块塑造成粗略的形状。记者注意到,有的同学选择难度校低的爱心图案,有的同学则挑战复杂的猫头鹰。

木屑飞溅,锤声不断,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认真严谨地对待这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过程。非遗传承在长桥街道生机勃勃,传统手艺在操作台上得到传承和弘扬。

杨宜修

关键词: